如果你發表的論文數量太少,或是發表的期刊太不知名,那你獲得一份工作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甚至可能連保住工作都有困難。
文:小口絢子|翻譯:何姵儀大家是否聽過「性別透鏡投資」呢?或許我們可以從字義,大致猜測這個名詞所指的,是將「性別平等」這個觀點納入投資標準中,以實現更好的投資決策這家公司的經驗和實踐,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啟發,並且展現性別透鏡投資在實際運作中的成果和影響。
不過性別透鏡投資說不定可以解決日本現在所面臨的問題。這一次,我們要介紹一家在美國西海岸的聖塔芭芭拉市為活動據點從事投資的公司,Alante Capital。基於這個假設,這次我們要透過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案例,揭曉性別透鏡投資的實際情況。這樣的報導總是不斷提醒大家,日本在性別平等這方面是一個相對落後的國家。文:小口絢子|翻譯:何姵儀大家是否聽過「性別透鏡投資」呢?或許我們可以從字義,大致猜測這個名詞所指的,是將「性別平等」這個觀點納入投資標準中,以實現更好的投資決策。
「性別透鏡投資」在歐美已有一定的發展,但在日本——特別是經濟領域,性別平等的實現仍然相當落後在這塊深具發電潛能的海域上,我們到底該怎麼運用呢?答案是:用浮的。由於這幅漫畫的概念十分強烈,二十二年後,一九三九年二次大戰前夕,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還將它大量複製散發,提醒德國民眾英美敵人以前是如何對待他們的,海報的圖說最後一句寫著:「絕不重蹈覆轍。
當世界大戰終於結束,女人的宣傳角色也告終結,自大眾視界消失。奧地利以民間故事中的女英雄為圖像,乳房部位鑲上國家標誌或神話圖案。這幅圖是美軍一九一七年的徵兵海報,圖說寫著:「摧毀這隻瘋狂的怪獸。一九一七年的另一幅徵兵海報,圖說寫著:「全靠你保護國家的聲譽。
有時她上半身赤裸,踏著敏捷如舞者的步伐,趕跑好戰的普魯士老鷹。蘇俄女人則大不相同,她們有的真正加入戰鬥行列。
戰爭初期的德國海報裡,可以看到胸部飽滿、垂著金色髮辮的女人向士兵獻花,或者送上飲料。這幅充滿戲劇氣氛的海報由「電影廣告人聯盟」(Associated Motion Picture Advertisers)設計,利用直接的性想像激勵美國男人奮起保護祖國不受玷污,而祖國的象徵就是柔弱的女子。至於德國,另一隻怪獸等著伺機崛起,它的形象異常男性化,誇示男性肉體的力量與父權連結,偶爾女人也會出現在納粹的宣傳品上,角色卻被定型為亞利安孩童的哺育者。雖說美國傳統不使用裸乳做為形象(受暴場合除外),但是到了一次大戰後期也快速改變了,衣不蔽體的自由女神與哥倫比亞形象逐漸出現,改變源自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間的自由公債系列海報。
相對於瑪麗安的裸乳象徵力量,此畫中的乳房卻是女性柔弱無助的象徵。美麗柔軟的雙乳旨在感動美國年輕人,讓他們勇敢上戰場保護歐洲人,以免本國婦女成為下一個慘遭蹂躪的對象。一九一五年起,英、美報紙陸續出現蘇俄女兵英勇抵抗德軍的新聞。」暗示德國人是會玷污婦女的野獸。
公債系列的第三、第四、第五張海報均由克里斯帝(Howard Chandler Christy)執筆,畫中的女主角變得更年輕、更性感,捨棄傳統披衣,改穿類似睡衣的性感衣裳。英國則大量使用布列塔妮(Britannia)的形象,頭盔、護胸甲、劍、盾一應俱全。
對德國人而言,法國女人的裸胸形象證明了這個種族的腐敗,他們抓住這個題材發揮,繪製了許多裸胸法國女人的漫畫,畫中,她們不是在從事齷齪性事便是放浪形骸。哥倫比亞與山姆大叔依然守衛著美國,但不再那麼小心警覺。
其中一幅漫畫以肛門為主題,諷刺法國人對乳房的執著,畫中,瑪麗安高坐在凱旋門上,兩片屁股彷若巨大的乳房下垂,對準了法國士兵由於這幅漫畫的概念十分強烈,二十二年後,一九三九年二次大戰前夕,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還將它大量複製散發,提醒德國民眾英美敵人以前是如何對待他們的,海報的圖說最後一句寫著:「絕不重蹈覆轍。有時她不僅裸露乳房,還恥毛畢現。一九一五年起,英、美報紙陸續出現蘇俄女兵英勇抵抗德軍的新聞。法國的象徵瑪麗安在海報裡便有各式形象,有時她裸露乳房、伸出雙手,懇求民眾購買法國公債。戰爭初期的德國海報裡,可以看到胸部飽滿、垂著金色髮辮的女人向士兵獻花,或者送上飲料。
蘇俄女人則大不相同,她們有的真正加入戰鬥行列。英國則大量使用布列塔妮(Britannia)的形象,頭盔、護胸甲、劍、盾一應俱全。
這幅圖是美軍一九一七年的徵兵海報,圖說寫著:「摧毀這隻瘋狂的怪獸。不是所有人都把蘇俄女兵當成一回事,不少諷刺畫質疑蘇俄女兵在軍隊的性角色,描繪她們裸露乳房坐在男同袍腿上,甚至全裸做出猥褻動作。
一九一七到一八年間,布爾什維克黨宣傳他們擁有與男人肩並肩、勇敢參與革命鬥爭的「新女性」,當時的漫畫海報描繪蘇俄農婦用耙子叉著奧地利士兵,或者用腳踩死普魯士蟑螂,藉以激起大眾的愛國心。雖說美國傳統不使用裸乳做為形象(受暴場合除外),但是到了一次大戰後期也快速改變了,衣不蔽體的自由女神與哥倫比亞形象逐漸出現,改變源自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間的自由公債系列海報。
」 一般來說,美國的戰爭宣傳除非是呈現婦女受到敵軍強暴,或者受美軍保護的場景,很少出現裸露的乳房。一九一七年革命爆發,蘇俄在北邊防線組了一支兩百五十人的女子步兵營。在崇尚美胸的法國歷史裡,半裸或全裸的女性形象有跡有循,可以遠溯至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時的政治化乳房,或者往前上溯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情色化乳房,或者中世紀的神聖化乳房。但是伴隨著戰爭接近尾聲,德國女性形象越變越晦暗,四處可見遮著黑紗的寡婦與哀傷的臉龐,提醒人們傷亡人數不斷上升。
」暗示德國人是會玷污婦女的野獸。這幅充滿戲劇氣氛的海報由「電影廣告人聯盟」(Associated Motion Picture Advertisers)設計,利用直接的性想像激勵美國男人奮起保護祖國不受玷污,而祖國的象徵就是柔弱的女子。
相對的,德國的宣傳很少以女人鼓舞士氣,她們最多只是扮演支援男人、小孩的傳統女性角色。哥倫比亞與山姆大叔依然守衛著美國,但不再那麼小心警覺。
一次大戰的宣傳如何運用乳房端視各國的民情與品味,譬如義大利的公債海報女郎胸部飽滿結實,散發出性感與力量。相對於瑪麗安的裸乳象徵力量,此畫中的乳房卻是女性柔弱無助的象徵。
其中一幅漫畫以肛門為主題,諷刺法國人對乳房的執著,畫中,瑪麗安高坐在凱旋門上,兩片屁股彷若巨大的乳房下垂,對準了法國士兵。美國人終於學會了一件事,穿著清涼的女人最適合推銷,不管是自由公債,還是徵兵或戰爭。至於德國,另一隻怪獸等著伺機崛起,它的形象異常男性化,誇示男性肉體的力量與父權連結,偶爾女人也會出現在納粹的宣傳品上,角色卻被定型為亞利安孩童的哺育者。當世界大戰終於結束,女人的宣傳角色也告終結,自大眾視界消失。
有時她上半身赤裸,踏著敏捷如舞者的步伐,趕跑好戰的普魯士老鷹。法國的瑪麗安依然占有一席之地,但形象已不如戰時那麼激進。
奧地利以民間故事中的女英雄為圖像,乳房部位鑲上國家標誌或神話圖案。第一張海報裡,自由女神雕像穿著厚重的披衣,從頭裹到腳。
公債系列的第三、第四、第五張海報均由克里斯帝(Howard Chandler Christy)執筆,畫中的女主角變得更年輕、更性感,捨棄傳統披衣,改穿類似睡衣的性感衣裳。文:瑪莉蓮.亞隆(Marilyn Yalom) 乳房政治化在一次大戰達到頂點 整個二十世紀,各國政府基於各式理由不斷將女性乳房政治化,戰爭時期尤其明顯,一次大戰的宣傳戰讓乳房的政治用途達於頂點。